close

方才,我和大寶經歷一場失落感的對話。

故事得從星期日開始說起。三天前的大清早,帶著週末"酷酷嫂"又帶有痰音的孩子去診所,因為下著大雨,所以下車時兩個人各執一把傘。由於診所附近找不到停車位,當時車子便暫停於附近超市的地下停車場。看診結束後,兩人先到一樓超市買些日用品後才下樓取車。問題從這裡開始,因為回到超市時是從大門進入,所以自然而然的把兩人的傘放在門口的傘架裡;買完東西沒有再走出大門,而是直接下停車場取車,兩把傘就這麼硬生生的留在原地。

中午接小孩時,因為需要用到傘,才憶起三天前的遺落。孩子知道這件事,知道他的兒童傘不見了,心情跌落谷底,紅著眼眶淚眼婆娑。於是,送小孩上美語課之前,我們決定先繞路到超市尋找傘的下落,雖然經過三天找到的機會好像不大,但看著孩子這麼傷心還是得試試。

這一路上,太煎熬。

我說:「媽媽的傘跟你的傘都掉了,我也很難過。但是這只能怪我們太粗心。」孩子:「那是我最喜歡的傘,是百貨公司送的。」兒童傘是久久前的百貨公司滿額贈品,說來並非昂貴之物,但是單純的孩子看重的是依附於物品的情感,而非真實價值。我這個孩子,非常重感情;類似這樣"失落"的情感經驗,今天並非第一次。看他一路哭泣與不捨,我也感到心疼無奈。到了超市詢問工作人員後,了解他們每日皆只將傘架進行移入移出的動作,並不接觸架內物品時,我們的結論是看不到雨傘就代表被他人拿走了。這時候孩子再度淚如雨下,弄得我自己都好想哭...。

不是價值的問題,而是失去難以取代之物時,情感的失落。媽媽懂,媽媽怎麼可能不懂呢?

離開超市奔跑返回車上,臉上的眼淚就像打落在身上的串串雨珠,暫時無法停歇。一路上,大寶不斷的表示,即使再買一支傘也無法讓自己停止想念失去的傘,很難做得到。我說我了解,的確是這樣。然而面對失去而再也要不回的東西,我們可以反省再反省,也可以努力的去愛下一把傘,彌補失去那把傘的失落。接著告訴孩子,失去的雨傘或許正好幫助了大雨中的另一對母子,雨傘們有新主人愛護著...。雖然大寶是一個悲天憫人、樂於付出的貼心小孩,但一時半刻還是無法接受"私人占有物"以幫助他人的方式失去,尤其是透過"非出於自願"的經過。處理"失落感"對人們而言原就不容易,又如何要一個不到七歲的小孩瞬間釋懷。

等待,是唯一的解藥。

抵達目的地前,我先靠邊停車,我知道必須給孩子一點空間與時間處理情緒後再去上課。車停時大寶說:「我想冷靜一下」。接著默默穿脫鞋子(習慣放學後脫掉襪子,換另一雙便鞋去上美語課),對我說希望我等等可以再去找看看,接著表示自己可以去上課了。我再度發動車子往前一百公尺讓孩子下車。回頭看著下車的孩子,淚已乾,臉部表情放鬆了些,兩人揮手道別。

雖然明知不可能找到傘,我還是再度繞回超市確認。或許,這也是我安撫自己"面對孩子傷心而不捨"的一種儀式吧!回家的一路上,我終於止不住的流下眼淚。在歡樂與艱難的時刻交錯中,我們構築了屬於自己的生命藍圖,學著珍惜每個愉悅的瞬間,努力撐起困難的負面情緒,該是我們這一輩子都要持續修習的功課。孩子,媽媽沒有比較厲害,但很願意和你一起經歷這些又哭又笑的難得人生。

IMG_0237[1]  

(昨天下午的"一年級注音闖關"活動中的孩子側拍,笑容就和陽光一樣燦爛)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失落感 親子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蘇菲 的頭像
    蘇菲

    寫。我們的生活

    蘇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