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個主題堪稱為養育兒女過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,然而執行上卻需有相當的技巧、耐心及持續力。

父母在生活中所扮演的三種角色分別為:『監護』、『管理』、『資源』。何謂『監護』?就是保護孩子,提供安全的學習及成長環境;避免危險及傷害。然而,在監護的過程中,卻需要設立相當的『界線』;也就是說父母給予愛的同時,是需要設立界線的,而不是毫無限制的溺愛,要讓孩子清楚知道自己需負的責任及應該承擔的結果。何謂『管理』?即是讓孩子確實完成事情,並且達到應符合目標或期望。而父母給予的『資源』也需要有所智慧及設界,否則將養成孩子受之無愧、忘恩負義,並時時以自我為中心要求別人。

一但孩子能夠掌管自己的生活,也就等於培養了負責、解決問題以及面對失敗的能力,這樣的孩子會有生活目標、好的人際關係、知道如何尊重別人,也可以了解自己的限制在哪裡,才能從容應付、掌握人生。

所謂『界線十律』,其實就是為了達成這個主題目標所使用的十種教養方法。其中父母最早也最常使用的應該就是因果律吧!想要孩子負起行為責任或養成良好習慣,父母常常會和孩子有約定,例如:早上把單字背好,下午一起去看電影。如果孩子無法完成,不需要氣急敗壞,而是遵循與孩子的約定無法看電影。切忌在孩子承擔處罰的痛苦時給予同情,也不要落井下石;要讓孩子瞭解這是他的選擇,並為選擇承擔後果。

以上只是一個小例子。關於這十個界線,我還需要花點時間慢慢消化。但有一句話是老師在課末殷殷提醒的:千萬別插手救孩子父母在教養過程中一定不能心軟,否則孩子無法成長;而父母也千萬不要動不動就生氣、指責或尖叫,放入自己的情緒;應該心平氣和處理孩子的問題,幫孩子體會問題。

我的上課眉批:
  1. 當孩子失落的痛苦大於改變的痛苦,就可以使他改變。
  2. 孩子一定會對你的界線抗爭、挑戰,父母要持守,才能幫助孩子內化。
  3. 教導孩子行為=後果,讓孩子能負起責任。
  4. 剝奪孩子的痛苦,就是讓孩子失去成長的機會。
  5. 幫助孩子了解及面對現實,他才能負起一定的責任。
  6. 幫助孩子了解他的能力限度,並整理出他可作主或無法作主的事。
我覺得今天的課程屬於既容易了解又很難拿捏執行技巧的內容。在上課過程中,我不斷想起周圍親友的生活實例,無形中也強化了自己的行為動機。未來,但願我能幫助孩子如主題一般的成熟管理自己的人生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蘇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