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虎媽的戰歌》應該是近期看得最快的一本書了。即使如此,我還是花了三、四天的生活片段,刻意以緩慢的節奏聆聽。

教養之書何其多,而虎媽的激烈風格卻在美國引起一陣不小的旋風:各界排山倒海而來的批評。確實,在閱讀之初,我幾乎是以一種屏息的備戰狀態打開這本書。


這既是一本教養風格記事,也是虎媽家庭生活的回憶錄:關於她現在的家及原生家庭。


不過,到底是虎媽自嘲寫實或自我感覺良好的敘述特質,還是翻譯者用字遣辭的風格使然;緊繃的神經、會意的淺笑、揪心的落淚、沉默的內省...,我幾乎不記得近期有哪本書讓我在閱讀時,情緒高潮迭起、百態橫生。事實上,還有更多的是自己成長與學習過程的回憶反芻。生命時空隨著思考忽近忽遠,孩子與我的身影輪流成為主角,在內心交錯出現.....
看完書之後,我在facebook上寫了四個字:百感交集。可能也與最近對於大寶進幼稚園的時機,以及幼稚園的選擇心情有關吧!這事雖不那樣急迫,但也總在腦海中不時想起。身為父母,總想著提供孩子最適當或著最好的選擇,然而誰能定義何謂「適當」?何謂「好」?最終,也是大人自認為的評估,不完全屬於孩子的。然而,在孩子還沒有任何選擇能力時,父母掌握了最終的決定。


我有時候也會自嘲杞人憂天,當我不想在這件事情上太用力時。回想起自己的學習路,走來雖不至荊棘遍地,倒也不是沒有與父母抗爭對立的時候。老實說,我從小就是一個很有想法又愛頂嘴的小孩;但我很感謝父母,在即便他們的權威仍在之時,我常常還是可以為自己爭取到大多數的'想要';他們算是一對民主大於權威的父母。
小楠爸則與我相反,他是一個安靜的小孩;我的公婆大多數時候是不准他們去做很多事情的。我和小楠爸是在截然不同的教養下成長的孩子。雖然我們有些想法南轅北轍,但是'愛孩子'的心是相同的。或者應該說,我們的父母雖然都愛我們,但選擇了完全不同的方式教養他們的孩子。


這方面,我希望成為我的父母:既權威又民主。小學時,父親會撕掉我寫不好的作業,在接近11點的深夜,慢慢教我重寫;但是當我爭取參加救國團活動被拒絕時,我也會極力向父親說明我"非去不可"的心意,當然,最後也順利成行。


虎媽處事的堅持與力量是我的不足處;而對待孩子"鬆"與"緊"的尺度,則是我永遠都需要學習的功課。


這篇網誌是斷斷續續完成的,雖然沒有辦法詳述我完整的閱讀心意,但它的確開啟了我對於教養不同的思考面向。另外,這兩天關於大寶的幼稚園就讀時程及學校也決定了;雖然是寶爸的抉擇動作,雖然最後一刻的選擇權不是我,但這似乎也已經不重要。我寧可相信,關鍵仍在於陪同孩子一起建立學習默契與尺度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蘇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